心愿得偿

泰戈尔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999中文网 www.999zw.com,最快更新止息盛怒最新章节!

    WISHES GRANTED

    苏巴尔钱达拉的儿子叫作苏希儿钱达拉。不过人未必名副其实[93]:苏巴尔钱达拉并不壮;苏希儿钱达拉也并不循规蹈矩,他经常惹恼四街八邻。他的父亲想逮住他,可是腿上有风湿,而且这孩子跑得跟鹿一样快;所以这些拳打、掌击、甩耳光全没落在有效位置。但是每次苏希儿钱达拉被逮住的时候,就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。

    今天是星期六,下午两点就放学,可是苏希儿钱达拉根本不想上学。他不想上学的原因很多:一是今天有地理考试;二是今天晚上附近的博塞斯家放烟火,早上就开始准备了。苏希儿想去那边逛逛。

    他考虑了很久,到了该上学的时候,他在自己的床上躺下。他的父亲苏巴尔问他:“怎么回事?怎么躺在床上?你不上学吗?”

    “我胃疼,”苏希儿说,“我今天不去学校了。”

    苏巴尔看穿了他,心中暗想:“你等着吧!”接着说:“那么你最好别出门了。我让哈里去看烟火。我本来买了一些太妃糖给你今天吃,现在看来最好别吃了。你安静待着,我去给你弄些草药来。”

    他从外头拴上房门,然后做了一份特别苦的草药。苏希儿进退两难:他讨厌吃药和喜欢太妃糖的程度不相上下。他从昨天晚上就期待着去博塞斯家,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苏巴尔老爷端着一大碗药汁回来了,苏希儿从床上直跳起来,说:“我的胃已经好了————我要去上学。”

    “想都别想,”苏巴尔说,“把药喝掉,然后乖乖休息。”他强迫儿子喝下药,就出去了,并且在门外头加了一把锁。

    苏希儿躺在床上哭,不停地想:“要是我年纪跟父亲一样大就好了!那就可以随便做我想做的事,没有人能阻止我。”

    他的父亲苏巴尔独自坐在房门外,心里想:“我的父母太溺爱我了————我从来没有好好读书。要是我能再回到童年,我决不会浪费时间————我就什么也不做,只做学校功课。”

    此时愿望女神[94]正巧经过。她看见这对父子的愿望,就下了决心:“那好————就让他俩的愿望成真一阵子。”于是她对做父亲的说:“你的愿望实现了。从明天开始,你就会跟你的儿子一样年轻。”她对做儿子的说:“从明天开始,你的年纪就跟你父亲一样大。”父子俩都很高兴。

    上了年纪的苏巴尔钱达拉夜里一向睡不好,总是接近天亮才睡着。可是今天呢?他一早醒来,精神抖擞,从床上一跃而起。他发现自己的身材变得很小,掉了的牙也都长齐了,胡须不见了。昨晚穿着睡觉的腰布与衬衣,现在显得松松垮垮,衣袖几乎碰到了地上,领口垂在胸前,腰布的下摆耷拉着绊了脚。

    苏希儿钱达拉通常很早起床,然后到处乱跑捣蛋,可是今天他没醒。等到他被苏巴尔钱达拉的吼声叫醒的时候,他发现身上的衣服绷得紧紧的,几乎绽线。他的身体已经圆胖了起来,半张脸都被灰白的胡须遮住。他伸手摸摸自己的头,从前满是茂密的头发,现在秃了一块,闪闪发亮。他不想起床。他震天响地打着呵欠,翻来覆去;最后————实在是被他父亲的吼叫惹得心烦————才摇摇晃晃爬起来。

    父子俩的愿望都成真了,可是接下来的后果却很尴尬。之前我讲到,苏希儿钱达拉曾经想过,如果自己跟父亲苏巴尔钱达拉一样身材高壮、自由自在,就可以随意爬树、跳水、吃未熟的青杧果、抓小鸟、在田野里到处游荡。什么时候回家、吃饭,都随他高兴,没有人能阻止他。可是出人意料的是,今天早上他醒来之后,一点爬树的意愿都没有。他看见那个池塘的时候,想的是如果自己跳下去,那么非得感冒不可。他反倒在前廊铺开一张坐垫,静静坐下思考。

    最后他认为,如果完全放弃玩耍也不好,他应该去试试。于是他试了好几次,要爬上一棵黄酸枣树。就在前一天他还能爬上去,像松鼠一样敏捷;而现在他的身体老迈,完全爬不了了。低处一根枝丫承受不了他的重量,断了,他砰的一声摔落在地。路人看见这么一个老头像小孩一样爬树又摔了下来,都哄然大笑。羞惭的苏希儿钱达拉垂着头,回到前廊的坐垫上去了。

    然后他唤来仆人,吩咐道:“去给我买一卢比的太妃糖来!”他热爱太妃糖。学校附近那家店里有很多种,通常他拿零花的几分钱买糖————他决心哪天自己像父亲一样有钱的时候,就要把口袋里都塞满糖果,吃个不停!今天仆人给他买来了一整袋。他拿起一颗,放进没牙的嘴里,开始吮咬————可是小孩的糖果在老人嘴里就完全不对劲了。他心想:“我父亲现在是个小孩,可以给他吃。”接着又想:“不行,不能这样————给他吃这么多糖,会生病的。”

    直到昨天,村里的男孩们还跟苏希儿钱达拉玩“卡帕蒂[95]”游戏,可是今天他们来找他的时候,看到的却是一个老年苏希儿钱达拉,于是一哄而散。从前他想:“要是我像父亲一样自由,就可以整天跟我的兄弟们玩卡帕蒂,一整天‘嘟————嘟嘟————嘟’!”可是今天他不想看到拉卡尔、戈帕尔、阿克绍伊、尼巴兰、哈里什,还有南达————他想静静坐着。男孩子实在太吵了。

    前面我说过,他的父亲苏巴尔钱达拉总是坐在前廊的坐垫上,想道:“我小时候浪费光阴闲晃。如果我重获青春,就要当一个好孩子————我要坐在房间里,紧闭房门,用功读书。甚至在晚上也不听祖母说故事,我要读书读到夜里十点,甚至十一点。”

    现在苏巴尔钱达拉又是小孩了,可是他根本不想上学。苏希儿很不耐烦地问他:“父亲,您不上学了吗?”苏巴尔挠挠头,低头看着自己的脚,咕哝道:“我今天胃疼。没法上学。”

    “您真的没法上学吗?”苏希儿生气了,“我也犯过这种上学的胃疼。我清楚得很。”

    苏希儿的确经常以各种借口逃学,所以他父亲不可能骗得过他。于是他把自己的小爸爸提溜到了学校。苏巴尔放学回家之后,马上要跑出去玩儿,可是老头苏希儿正戴着眼镜,自顾自地读诵克里特蒂巴斯的《罗摩衍那》;苏巴尔喧闹乱跑,打扰了他看书。

    于是他命令苏巴尔坐在自己面前,塞给他一块小黑板,要他做算术。他出的题都是很大的数字,他父亲花了一小时才做完一题。到了傍晚,一群老人聚在苏希儿的房间里下棋,为了让苏巴尔保持安静,苏希儿找了一名家教,给他上课直到夜里十点钟。

    现在苏希儿严格控制他父亲的饮食,从前他父亲“还老”的时候,消化不好,如果吃太多,就会泛酸。苏希儿一直记着这件事,所以现在很小心,不让他吃得太多。可是现在他父亲已经返老还童,胃口好得能吃下一匹马!苏希儿给他吃那么点东西,所以他总是饿着肚子。他变得很瘦,身上骨头都凸出来了。苏希儿以为他生了大病,喂了他很多药。

    可是变老的苏希儿也有很多麻烦。从前喜欢的事物,现在无法受用。以前他只要听说哪里有亚特拉巡回剧团,无论风雨寒暑,都要跑去看。现在老苏希儿试过一次,结果感冒咳嗽,头疼腿酸,卧床休息了三个星期。从前他一直在村里的池塘游泳,现在他一试,胳臂和腿的关节就肿了起来,得了严重的风湿,诸医生诊治了六个月。在这之后,他只泡热水澡,两天一次,而且也不准苏巴尔去池塘里玩。有一回他忘了自己的年龄,从床上蹦起来,把筋骨给扭了。当他把一整颗槟榔放进嘴里,才想起来自己没有牙,没法嚼。如果他梳头时心不在焉,头皮突然挨了刮挠,他才会想起自己的头已经差不多全秃了。有时候他忘了自己和父亲一样老,一时兴起搞恶作剧,比如往老太太的水罐里扔小石子。这么一个老人居然行为像小孩一样,旁人大为震惊,他被赶跑的时候简直羞惭得掩面而逃。

    有时候苏巴尔钱达拉也忘了自己现在是个小男孩。他想着自己还跟从前一样老,于是加入一些玩纸牌的老人,像同辈人一样坐下来和他们聊天,结果每个人都对他说:“滚开玩儿去吧,快滚!你以为你是谁?”然后提着他的耳朵,把他赶出去。有时候他对学校老师说:“你有没有烟草给我点儿?我想抽口烟。”于是老师罚他单腿站在长椅上。不然就是他对剃头匠说:“你怎么这么久都没来给我剃胡子?混账!”剃头匠心想:“这个淘气鬼!”然后答道:“我十年以后再来。”有时候他要像从前那样揍他的儿子苏希儿,苏希儿就会大怒,说:“学校就教你这些吗?攻击老人?你这个小流氓!”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朝着他拳打掌掴,训诫责骂。

    于是苏巴尔开始热烈祈求:“要是我能像我儿子苏希儿一样高壮自由,我就能摆脱这一切了!”苏希儿也合掌祷告:“神啊,请让我像我父亲一样小,这样我就能随意到处玩耍了。我父亲变得这么顽劣,我管不动他了;我越来越受不了了。”

    愿望女神回来了,说:“怎么样,你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?”

    父子俩跪了下来,朝着她行大礼,说道:“神啊,我们向你保证,我们的确得到了。现在请让我们回到从前的样子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女神说,“明天你们醒来的时候,就恢复原样了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早上苏巴尔醒来,果然跟从前一样老;苏希儿醒来也恢复成孩子了。父子俩都认为自己做了个梦。苏巴尔钱达拉没好气地问:“苏希儿,你现在在学语法吗?”

    苏希儿钱达拉挠挠头说:“我好像把书弄丢了。”

    [1]Varanasi,旧称Benares(“贝拿勒斯”),位于印度北方的圣城,在恒河畔。文中奎师那戈帕尔前往此处修行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2]Age of Kali(kali-yūga),“争斗时”,是人类的时代,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是争斗时的第六个千年。“争斗时”是四个宇迦(yūga)中的最后一个;众多宇迦组成“劫”(kalpa)或者“梵天的一个白日”(Day of Brahma)。与第一个宇迦“圆满时”(satya-yūga, Age of Truth)相比,“争斗时”是悲剧性的腐化堕落的时代,所以我们现在的世界才有这么多邪恶与苦难。Kali不可与kālī(母神“时母”)混淆。————原注(本书若无特殊说明,均为原注)

    印度信仰认为,四宇迦分别为圆满时、三分时、二分时、争斗时。四宇迦合为一摩诃宇迦(mahayūga),一千摩诃宇迦合为一劫,即梵天的一个白日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3]hilsa(ilish)。孟加拉地区的食用鱼,约半米长。长在海中,洄游至河中产卵。

    [4]nāmābali,一种围巾,上面印着神明的各种名号,毗湿奴派及其他虔诚的印度人佩戴。

    毗湿奴派主要崇拜毗湿奴及其十大化身,尤其是黑天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5]mādhabī。

    [6]“帕蒂”(pati)一词的双关,这个词意为“丈夫”“主人”。

    [7]Thākurmā,祖母,对婆罗门老妇的尊称。

    [8]沃林达文(Vrindavan)是黑天幼时游玩的地方,他经常在阎摩那(Yamuna)河边与牧女们(gopīs)嬉戏。

    [9]多姆人(Dom),属于印度传统四种姓之外的第五类(pa?cama),即“不洁净者”(untouchable)。传统上,他们捡拾破烂,搬运尸体,供应火葬的木柴。

    [10]印度主妇穿纱丽时往往将钥匙系在披挂的衣角上。

    [11]原文是abhimān,英文里没有一个词可以完整表达它的意思,它包括受伤害的自尊、受伤害的感情以及遭到自己所爱之人的拒绝等。

    [12]黑天(Krishna、K???a)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,广受崇拜与喜爱。他在跋阇(Vraj)度过童年,喜爱吹笛,与沃林达文的牧女们在阎摩那河畔嬉戏。他与罗陀(Radha)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在《摩诃婆罗多》里的地位家喻户晓。他的一生主要记录在十三世纪的《薄伽梵往世书》第十章。罗陀对他的爱是孟加拉地区毗湿奴派信仰的重心,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以中世纪孟加拉语写成的padābalī(歌词)。此篇原文的名字是mānbha?jan。在罗陀与黑天故事的戏剧中,mānbha?jan指的是“解除”(bha?jan,意为“缓和”或“安抚”)罗陀因为被黑天冷落而导致的“自尊受伤”(mān)。此篇的篇名与内容都援引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吉丽巴拉的丈夫名为戈皮纳特(Gopinath,“牧女之主”),是黑天的别名之一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13]Caitra,孟加拉历的最后一个月,儒略历三月中至四月中。

    [14]Gandharva,乐神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15]位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。

    [16]bābā,原意是父亲,也可用来称呼老人或小孩,表示敬意或喜爱。

    [17]与孟加拉地区比起来,在北印度不常吃鱼。

    [18]sacred thread,由三股白色棉线组成的棉线圈,婆罗门男子在十六岁之前举行仪式之后佩戴,由左肩斜挂至腰部右侧。

    [19]yātrā,孟加拉地区广受欢迎的一种戏剧表演,传统上是由巡回剧团以歌曲、演说、舞蹈的形式表现传统故事、时事评论或讽刺。

    现今多拼写为jatra, yātrā则专指朝圣旅行。两者原意均为长途旅行或前进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20]印度传统上认为鹿喜爱音乐。拉其普特风格的画作(Rajput painting)里,经常表现鹿站在乐手面前,如痴如醉。

    拉其普特绘画是印度北部承袭莫卧儿细密画的绘画艺术,兴盛于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21]?rāb?,雨季的第二个月,孟加拉历四月,儒略历七月中到八月中。

    [22]pcālī,孟加拉地区的一种叙事表演,形态包括音乐、舞蹈、诗歌,讲述黑天与罗陀之间的故事,以及其他传统主题,通常风格是艳情、幽默或者讽喻。

    [23]Jyaistha与ā?ā?h,孟加拉历二月及三月,儒略历五月中到七月中,为当地夏季第二个月及雨季第一个月。

    [24]pān,槟榔加上贝壳粉、香辛料,裹在荖花叶中。

    [25]thu?ri,一种情歌,轻快、流行,通常用于舞蹈与戏剧表演。勒克瑙地方的图姆里可能有波斯-阿拉伯影响。

    勒克瑙(Lucknow),印度北方城市,现在是北方邦首府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26]ghā?,指的是水池、池塘、河边的阶梯。在孟加拉地区的河边,这个词指的不只是人们盥洗、洗衣、聊天的场所,也是船只下锚的地方,抵达与离开的地点,迎接与永别的地点。泰戈尔以这个词作为其书信集的标题之一。

    [27]kīrtan,在孟加拉地区通常是一种简单的宗教歌曲,或者圣歌(bhajan),不像古典歌曲那样复杂。

    名称出自梵文,意为“口述”“背诵”“讲述某理念或故事”。这种表演形式遍布印度次大陆各宗教信仰团体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28]罗摩与悉多的双生子,在《罗摩衍那》的作者蚁垤的静修处长大。在《罗摩衍那》的最后一篇,两兄弟学唱了罗摩的故事,所以俱舍与罗婆的歌(ku?-laber gān)就是俱舍与罗婆演唱的各种罗摩故事歌曲。

    [29]Dashu Ray(1806-1857),伟大的孟加拉语帕恰利作者。

    [30]sande?,孟加拉地区以凝乳做成的甜点。

    [31]Bāmun?hākrun,对婆罗门孀妇的称呼。

    [32]Raydanga,位于孟加拉国,是泰戈尔家族老宅附近的一个村庄。

    [33]Ratha Yatra,以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最为著名。乘车节是毗湿奴派的重要节日,于沐浴节(阳历六月与七月间)后第十五日举行。据传为札格纳特(Jagannātha,黑天之化身)沐浴后乘车外出的纪念日。信徒洗净并粉刷札格纳特神像,置于数十尺高的大车上,运至其他神庙,并停放于离宫中十四日。

    [34]āmsattva,一种美食,将杧果汁在阳光下曝晒而成。

    成品类似零食果丹皮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35]这里提到的四位分别为:主神,月神,空气与风神,战神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36]尖吻鲈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37]Kabuliwallah,阿富汗人或喀布尔人,在印度通常是走街串巷的小贩。

    [38]字面意思是“小姨子”(?yālikā)。在孟加拉语里,姐夫与小姨子这两个词有时略有讥嘲意味,也是一个传统的玩笑。鳏夫可以迎娶亡妻的妹妹,因此小姨子通常被戏称为“额外的妻子”。

    此处叙事者心里戏指自己的妻子是额外参与其人生的人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39]Abdur Rahman(1844-1901),1880-1901年统治阿富汗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40]?va?urbāri,公公的家,即女子的夫家。这个词也可指监狱。

    [41]Māgh,孟加拉历的十月,是冬季两个月的第二个月,儒略历一月中至二月中。

    [42]Mount Kailas(Kailash),即冈仁波齐峰,在印度神话中是湿婆居所。难近母(Durga),即雪山神女帕尔瓦蒂(Parvati,意为“山的女儿”),是湿婆配偶。

    [43]Bhairavīrāga,一种属于早晨的忧伤拉格(raga)曲调,名称来自湿婆的配偶名。湿婆化身之一陪胪(Bhairava,又译为畏怖尊,意为“可畏”或“恐怖”),其配偶为畏怖母(Bhairavī),是雪山神女化身之一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44]sannyāsī,禁欲出家的修行者,通常到处游历,仰赖布施。有些修行人出售护身符、秘方神药,也为人祝福祈神,但人们认为这类行为不体面。

    [45]pra?ām,一种印度大礼。行礼人以右手碰触对方双脚,然后碰触自己的额头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46]Denāpāonā,意为“借方与贷方”“投资与报酬”,也可以指买卖、所有权、交易。

    [47]Nirupama,意为“无与伦比的”。

    [48]Raybahadur(Rāybāhādur),莫卧儿时期及英属时期的一种贵族头衔。

    [49]Shastra,是“被记住的”经典,涵盖了所有不同领域的知识;与之相对的是“听到的”记录,即吠陀。论典不是直接的神谕,而是人类创作的作品,涉及教义、神学、法律、医药等。

    [50]ā?vin,孟加拉历六月,儒略历九月中至十月中。

    [51]Durgā,西孟加拉邦盛行难近母崇拜。难近母的别名包括乌玛(Uma)和帕尔瓦蒂。难近母法会在孟加拉历六月举行,是孟加拉地区的主要宗教节庆,结束时要为特地制作的难近母神像举行沐浴仪式。

    [52]kuri-caste,严格来说,这个种姓从事捕鸟,但在孟加拉地区则是“甜食制作者种姓”,为婆罗门提供甜点,是首陀罗种姓中地位比较高的,或是比较“洁净的”。这个故事里的两兄弟是没有土地的劳动者,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种姓与职业之间的关联在现代印度已经减弱了很多。

    [53]Thākur,用以称呼婆罗门或者男性神明。

    [54]mara?的字面意思就是死亡,是农村妇女经常使用的讽刺性字眼。这里暗示的意义很复杂,包括:钱达拉排拒自己依然深爱的丈夫,受到伤害的自尊与感情使她拒绝让步,还有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爱。

    英译本是“To hell with him.”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55]meghnād-badh kābya,一部精彩的原创史诗,源自罗摩衍那的故事,但是解构了原来的传统意义。作者迈克尔·马杜苏丹·杜塔(Michael Madusūdan Dutta,1824-1873)是现代孟加拉语诗歌与戏剧的先驱。这首诗的经典地位及其艰涩的文字,使它成为孟加拉语学生的噩梦。泰戈尔年幼时也不喜欢它。

    [56]妙贤公主(Subhadra)是黑天之妹,阿周那是般度族(Pandava)五位王子之中的第三位。《摩诃婆罗多》的俱卢之战(Kurukshetra)中,妙贤公主驾驶战车,从战阵之中援救夫婿阿周那。

    [57]Kīrti,功绩、成就,也指名气或声誉。

    [58]Sarasvati,梵天(Brahma)的妻子,掌管智慧、科学、辩才、音乐,并且发明了梵语的天城体书写字母。

    [59]Krittibas,十四世纪末、十五世纪初的著名诗人,孟加拉语的《罗摩衍那》就出自其手,那是中世纪孟加拉语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。

    [60]Kashidas(Kā?irām Dās),十七世纪的孟加拉语诗人,中世纪孟加拉语的《摩诃婆罗多》出自其手,不过其中也有他的侄子纳纳达拉姆(Nanadaram)与其他人的手笔。

    [61]伟大的十六世纪孟加拉语诗人牟库杜兰·查克拉瓦提(Mukunduram Chakravarti),卡比坎坎(Kabikankan)为其尊称。《昌迪女神叙事诗》(Chandimangal)是颂神叙事诗(ma?galkābya)的代表作。颂神叙事诗是一种孟加拉语的诗歌,用以称颂孟加拉地区的神明,比如昌迪(Chandi)、摩纳娑(Manasa)、达摩(Dharma)、湿陀罗(Shitala)等。

    愤怒女神昌迪与痘神湿陀罗为雪山神女化身。摩纳娑是女性蛇神,达摩为正法神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62]《摩奴法典》第五十六条,原意指的范围是“饮食、饮烈酒、性行为”。摩奴是传说中制定法律与宗教戒律的半神,是人类十四位半神祖先之一。因此“摩奴子孙”指的是遵循法律戒规的人。与之相对的是泰戈尔在《编辑》一篇中提到的戏谑称呼“哈奴子孙”,指的是引起破坏混乱的人,借用了印度神话中猴神哈奴曼的称呼。(其实哈奴曼没有后代,这只是泰戈尔的文字游戏。)

    [63]吠檀多(Vedanta),印度哲学六个正统学派之一。

    [64]London Mystery, W.M.雷诺(W.M.Reynolds)的八卷本系列小说,曾被翻译成孟加拉语,风行一时。

    [65]Thākurdā,父系祖父,也用来称呼老人,稍带打趣或者纡尊降贵的语气。

    [66]Babu(Bābu),印度教孟加拉人的头衔,原本只用于贵族,在十九世纪则用于受过教育者。英国人用这个词时往往带有贬义(“孟加拉老爷”),但是在孟加拉语的用法中完全没有。

    [67]传统上孟加拉绅士缠的腰布长度及踝。“缠短腰布”象征吝啬或者出身低微。

    [68]1盎司约等于28克。————编者注

    [69]Bhababhuti(Bhababhūti),七世纪到八世纪的著名梵语诗人,其作品包括《茉莉和青春》、《罗摩后传》。

    [70]?ubhad???i,印度婚礼上新娘第一次在新郎面前揭开头纱的时刻。

    [71]出自《罗摩衍那》。罗摩在与魔王罗波那对战之前向难近母祈福,需要供奉一百朵莲花,但罗摩找遍全世界只找到九十九朵,遂以自己的一只眼睛代替。罗摩的眼睛代表蓝莲花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72]Agrahāyan,孟加拉历的月份之一,儒略历十一月中至十二月中,介于秋天与冬天之间的两个“露水月”(hemanta)的第二个。

    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译为末伽始罗月。以下同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73]ba?i,用木豆(pigeon-pea)的酱做成圆锥形,在太阳下晒干,然后煮食。

    [74]?iuli或?ephālī,一种开白色小花的乔木,花茎橘红色。花季主要在秋天,夜间花开,黎明花落,在树下铺成白色花毯。据《毗湿奴往世书》,此花原本是爱上了太阳的公主帕丽加特(Parijat),遭到太阳遗弃之后,她燃烧成灰,从灰烬中生出此树。黑天将此花从天上带回大地,送给妻子艳光(Satyabhama)。

    [75]Baumā,对于侄甥的妻子的称呼。

    [76]Kulin(Kulīn),婆罗门种姓里的一支,其多妻制人尽皆知。父母把女儿嫁给库林男子,当作宗教奉献,而这些男子从嫁妆中获利。过去,法律上一直没有禁止库林的多妻制,但是由于社会情况的改变以及反对的呼声,这种制度最终在二十世纪初消失。

    [77]Bai?ākh,孟加拉历的第一个月,儒略历四月中至五月中,孟加拉地区的夏季。

    [78]Kāl-bai?ākhī,夏季吠舍佉月的下午发生的强风,经常带来短暂的暴风雨。

    [79]bhagnīpati,姐妹的丈夫。因为这两位女子情同姐妹,对库苏姆来说,赫蒙格伊妮的丈夫应该是妹夫,而非大哥(Dādā)。

    [80]迎接新娘入宅的礼仪。

    [81]theosophy,一种宗教哲学或神秘主义学说。

    [82]这句话引自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,是哈姆雷特对挚友赫瑞修说的一句话,此处略有改动。原文是: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, Horatio,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.(1.5.167-168)。

    [83]巴里奇这个地方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是泰戈尔虚构的。

    [84]意为“清水”。

    [85]ālāp,拉格曲调的一种开场曲式,曲调缓慢,具有冥想风格,由一位歌者或演奏者单独表演,没有节奏乐器伴奏。

    [86]1英里约等于1.6千米。————编者注

    [87]sāra?gī,北印度的一种弓弦乐器,被称为“印度的小提琴”。

    [88]baul,孟加拉地区一个非正统的教派,以歌曲闻名。其昏醉的原因不是饮酒,而是吸食大麻(ganja)。

    名称源自梵语,意为“受到神启的、迷醉的、追寻真理的人”。兴起于孟加拉国及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农村,其信仰融合了伊斯兰苏菲派与毗湿奴信仰的俱生派(Sahaja)。他们的音乐创作给了泰戈尔很大影响与灵感。游吟歌师歌曲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89]Nārāya?a,那罗延,毗湿奴的化身,身份是保护者,这里用来指警察,有反讽之意。

    [90]亚杰南阿什(Yajnanash),意为“破坏神圣献礼的人”。亚杰南阿特(Yajnanath),意为“神圣献礼之主”。

    [91]莫赫(mohar),莫卧儿帝国的金币名称,后来东印度公司也铸造。十九世纪四十年代,英国人宣布停用,但民间依然用于财物收藏。

    现今通用英文译名为mohur。————译者注

    [92]药叉(yaka)。在印度神话中,药叉守护地底的宝藏。

    [93]苏巴尔意为“强壮的”,苏希儿意为“优雅的”“有礼的”。

    [94]Icchā?hākrun,虚构的神祇,并非传统的印度女神。

    [95]kapā?i,印度本土的游戏。参加者分成两队,在一条线两边相对而立。一方一人越线,碰触对方任何一人,同时屏住呼吸,嘴里不断发出“嘟————嘟嘟————嘟”的声音。如果他在一口气用完之前抓住对方一人,则被抓住的人就“死了”。如果对方拦阻他回到己方,那么他就“死了”。